006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
人而不仁,自蔽不觉,私我欲使,以饱食安居、功名利禄为其人生旨趣,比以为是,执相而求,嫌贫爱富,贪得无厌,故不可久处贫贱,久则自暴自弃,恣意妄为,也不可长处富贵,长则骄奢淫逸,玩物丧志,然皆终有一死,虚度一生,忧患不免,悔之也晚。故必学以致仁,人而仁,则无私欲之求,唯仁道不违,一以贯之,成己之是,化成万物,终于德备,不负天性-天命。故唯仁者能久处约,犹孔子谓子路曰:君子固穷;亦能长处乐,犹孔子谓颜回: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0062 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安者定也,和也,乐也,仁之情也。仁道不违,一以贯之,是仁者之安,安之至也,则无时不安,无所不安,安于天性-天命之明觉,安于道-德之实现,安于仁也。易乾曰:君子乾乾,反复道也。仁即安也,安之为安,安之所以安也。人而不仁,犹原子个体抛入无限之中,随波逐流,不安求安,终不得安,以死为安。人间,即不安之地也。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子曰:吾之大患在吾有身。皆不安之证也。故常人之为仁也,以仁为可欲,执而求之,以利其私,不知仁即自己,安在致仁,觉即安也。
006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仁者一体同仁,无好恶之私,不好不恶,不为人之好恶,故能好能恶,好人之好而不好人之所好,恶人之恶而不恶人之所恶,成人之好而不成人之恶,成好恶之是,好成万物,恶成万物。是仁者之好恶也,其好仁,其恶亦仁。人而不仁,蔽于知见,私我欲使,已是大恶,故有是非好恶,以为私利,则是是非非,好好恶恶,党同伐异,攻乎异端,犹手足相残,害己害人,其好不仁,其恶不仁。故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006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至善无恶。仁即至善,善之至也,亦善之为善,善之所以善也。天性所在,天命所之,仁道不违,一以贯之,成己之是,化成万物,是仁者之志也,故无恶。换言之,人而仁,仁之志也;仁而人,仁之道也。道,志之觉,志之明也。志于仁,即志以致仁也。而人之大恶,即是不仁,其志在私,所志在外,故有是非之蔽,好恶之求,善恶之辩,无非人欲利害,是恶也,皆恶也。孟子说性善,荀子主性恶,即属此类。是乃人道,非道之道,道之异化,道之蔽也。仁道至善,人道为恶;仁者无恶,不仁非善;非此即彼。
006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其道,仁道之谓也。仁者至富至贵,富在德备,贵为自主,乃富贵之至,亦复何求?人而不仁,一切异己而为异端,比以为是,以得为德,求为富贵,贫贱如此,亦复何言?是以仁者行于人间,一体同仁,而无贫富之分、贵贱之别、富贵之求、贫贱之去,无意人间富贵;或以为富贵,不自以为富贵,不失其礼;或以为贫贱,不自以为贫贱,不违其道。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近之。
0066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君子去仁,名无其实,伪君子也。实者德也;德者,仁之实也。仁,名之为名,名之所以名也。仁即自己,觉即是焉,何以去之?可去非仁也。仁者独然自在,廓然无外,澄明无蔽,含蕴化成一切,一体同仁,则名之何谓?仁者何为?是以仁者无名,不名,不为人之名,故能名,名人之名,不名人之所名,成名之是,名成万物,是成名也,名之正也,其唯仁者乎!名者物也,唯我造化,都是自己,无外此心,所以德备也。人而不仁,蔽于知见,一切异化而为异己之现象-表象-对象,名指为实,比以为是,执相而求,而争为好名,以为私利,则或有君子之名,不知其仁也。人间,即是名相之世界。是所以孔子欲以正名也。正名即是成名,正者自正,成者自成,无非致仁。成名即是成物,仁道所之,名至实归,万物乃正,自成其是,诚之至也。中庸曰:不诚无物。是也。
0067 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违者,背也,悖也,蔽也,妄也,作也,欲也,私也,邪也,恶也。违者自违,在己,不在他者。违仁即是不仁,自蔽不觉,沉沦私欲,贪生怕死,背离属己之天性-天命。仁者不违,可违非仁;仁道不违,可违非道。不违,诚之谓也。是以仁者行于人间,无论处境如何,一以贯之,必于是也。
0068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论语里仁)
仁者好仁,唯自好也。人而不仁,焉知仁之究竟?故不恶也;若知己之不仁而有耻,几乎仁矣。孔子故说未见,他者不可见也;非不可见,唯反求诸己,明心见性,学以致仁,自见也。仁者一体同仁,无好恶之私,不为人之好恶,故不好所谓好仁者,亦不恶所谓不仁者。人而不仁,蔽于知见,拘泥现象-名相,私我欲使,是是非非,好好恶恶,故有所谓仁与不仁之现象分别,而有所谓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以仁为可欲,推崇备至,求为仁名,故必恶所谓不仁者,无非使所谓不仁者加乎其身。是不仁之好,非好仁也。盖仁与不仁,非现象-名相分别,唯在自觉,非此即彼。觉即仁焉,则独然自在,廓然无外,澄明无蔽,生生不已,化成一切,故无以仁名自称,是仁也。
0069 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仁即自己,觉即在焉,何难之有?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人而不仁,自蔽不觉,但求饱食安居,贪图世间享乐,浑然不知天性-天命,则终其一生蝇营狗苟,醉生梦死,所以难也,非力不足也,乃因倾其力于私也,则悔之也晚。常人大抵如此,或有力不足者,根器愚钝,人欲炽盛,恣意妄为,贪生怕死,终其一生不能觉悟,爱莫能助,是孔子之所叹也。
0070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人之大过,即在不仁,过之源也。过而不觉,不能致仁,所以为过也。则是是非非,好好恶恶,无非趋利避害,求同去异,结党以营私也。党,即原子个体利益之集合,凡政府机构、社团组织、企业行会、豪强帮派乃至家国宗族,皆是。人类,即天地间第一大党;人间,即党争之地也。故唯仁者一体同仁,入乡随俗,群而不党,故能党,党人之党,不党人之所党,成党之是,党成万物。仁者行于人间,必也党乎!所以移风易俗也。观过,即是自观其过,庶几仁矣。知仁,自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