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语 0321-0330

0321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

礼有其实而不失其本,是谓好礼。礼之本,仁也;礼之实,德也。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不仁无礼也。故居上者若能致仁,施行仁政,自正自治,一体同仁,道之以德,惠民以利,民何乐而不为其使耶?故易也。

032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修己,即子曰克己复礼,学以致仁也。仁即自知之明,己之觉也。是则独然自在,廓然无外,澄明无蔽,生生不已,一体同仁,唯仁道不违,一以贯之,成己之是,化成万物,终于德备,是仁者之安,安于属己之天性-天命,自安也,安之至也。子曰:仁者安仁。是则宇宙天地,众生万物,各居其所,自成其是,一无所安而无所不安也。故曰尧舜其犹病诸,何也?常人以为圣人,不知其仁,不必仁也。唯人而仁,即知尧舜即是自己,是则自敬自安,恍然修己之所以然也。

0323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

原壤,孔子故人。夷俟,蹲踞以待,或不合时礼。以杖叩其胫,犹棒喝也,非责其轻慢相待,孔子岂是拘泥之人?乃熟知其人,直劝也。幼不孙弟,谓自小如此,不尊兄长,傲慢无礼;长而无述,不能化德而有述也;老而不死,不知天性-天命,不能成己之是,虽老无益,生不如死,不死何待?要之,人而不仁,自蔽不觉,苟活于世,终有一死,辜负天性-天命,罪莫大焉,是生之贼,仁之殇也。人间,即是贼之世界。孔子乃警世人,必学以致仁,不然,老之将至,悔之也晚。进言之,孔子如此对待原壤,亦可知其人自有可取之处,犹狂狷之人,故以言勉之也。

032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论语宪问)

古五百家为党。阙即阙里,孔子故里。益者进也,学也。求益者,志于学也;速成者,欲之甚也。童子如此,乃家教之失,乡党之过也。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就此而言也。观今日未成年人之教养,几非益之,而欲其速成也。

0325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卫灵公志在兵戎之事,必轻礼乐之用,何况致仁,何况仁政。孔子遂去。史载孔子去卫之曹,曹不容;又之宋,遭匡人之难;又之陈,会吴伐陈,陈乱,故绝粮也。饥病交加,陷入绝境,亲如子路亦不免怀疑、愠怒而发难,何况众人,是常人之情,亦可知孔子曾言二三子不及门之意。幸哉孔子坚定从容,且当机而诲。仁者固穷,天性所在,天命所之,仁道不违,一以贯之,颠沛必于是,流离必于是,不惜杀身成仁。是固也,固之至也。人而不仁,蔽于知见,私我欲使,尤在艰难困顿之时,不免舍其志求生存,而无所不为,随波逐流,斯滥矣。子曰: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此之喻也。进言之,仁者行于人间,天性所在,天命所之,不求饱食安居,不为荣华富贵,其人生大抵坎坷不顺,甚至穷困潦倒,人所不堪也。若如流注以为君子固亦有穷时,即自证其未达。穷困,方见仁者本色,不穷不足以为仁也。人间,仁者之熔炉也。

0326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

人而不仁,大抵以博学多识为能,重其效用,自适而安,而不究其竟。此是人之知,即流俗所谓知识,知之迹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自以为知,其实不知,乃非知之知,知之蔽也。孔子所以非之。知者,仁也。仁即知,知之至也,知之为知,知之所以知也。是则独然自在,廓然无外,澄明无蔽,生生不已,一体同仁;天性所在,天命所之,仁道不违,一以贯之,成己之是,化成万物,终于德备。是仁者之知,自知之明也。是以仁者行于人间,不为人之知,故能知,知人之知,不知人之所知,感而遂通,触物即知,义以处宜,当下直行,一无所知而无所不知。义,即仁者之知,仁之发也。一以贯之,亦仁以贯之,道以贯之,义以贯之也。

0327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论语卫灵公)

德,仁之实也。知德,自知之明也。知德者,其唯仁者乎!人而不仁,一切异己,执相而求,以得为德,或有德名而无其实,是无德也。人间所以多乡愿伪君子也。

0328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舜,仁之人名也。仁者天下此心,自正自治,而无加诸他者,仁道所之,无非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是则何为之有?为又何谓?自为也,故能为,为人之为,不为人之所为,成为之是,为成一切,是仁者之为也。仁者必也为有所为乎!

0329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裡,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忠信笃敬在己,德也,仁之实也。是以仁者行于人间,唯仁道不违,一以贯之,虽蛮貊之邦,必行,不行亦行。人而不仁,忠信笃敬在人,是乃人道,人可由之,仁道所以不可行于人间也。立见其参于前,在舆见其倚于衡,只是致仁之方,必反求诸己以至于仁,自然忠信笃敬,而不求不为,诚之至也;但若蔽于知见,以为教条,执相而求,亦步亦趋,则虽书诸绅,犹南容三复白圭,子路终身诵之,终无益也。

0330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史鱼正直如矢,蘧伯玉知进知退,有所不为。孔子虽皆许之,然更倾向后者。何也?直者如子路,硁硁然,恐将不得好死;后者明哲保身,或未致仁,若能学而不厌,自有觉悟之时。是孔子慈悲之心,盖人自有天命,不可轻生以害仁也。类似语不少,如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又许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且以兄之子妻之。又谓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又谓宪: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等等,皆此之谓也。虽然,孔子非授人以保身之术,乃望学者反求诸己,达乎仁也。是则无可无不可,唯仁道不违,一以贯之,明知不可而为之,乃至杀身成仁。是仁者之直,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