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语 0401-0410

0401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礼记中庸)

中庸,仁之至也,德之至也,诚之至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虽然,鲜久矣与鲜能久矣,有所不同。鲜久者,谓天下无道,人久不闻仁者之言也;鲜能久者,则谓人或闻中庸之道,不能反求诸己而至于仁,半途而废也。

0402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礼记中庸)

仁道自行,不可行于人间,是所以孔子颠沛流离十数载,到处碰壁,人以为丧家之犬,然而毕生学而不厌,悔人不倦,乐在其中,是仁道也,明知不可为而自为,当仁不让,杀身以成仁。人而不仁,蔽于知见,私我欲使,沉沦人间,不能致仁,仁道所以不行也。此犹食不知味,不能亲证仁之至境,是其大过,过犹不及,不仁一也。

0403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礼记中庸)

我若非舜,焉知其心?舜即我也,仁也。是即大知,自知之明,知之至也,知之为知,知之所以知也,而非现象-表象-对象之知,是人之知也。好问好察,唯反求诸己,学以致仁也;隐恶扬善,唯温故知新,改过自新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唯道之以德,义以处宜也。两端,人知之两极也;中者,己也,非两极之中间也。

0404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礼记中庸)

仁者中庸,唯可自明,不可择也,可择乃物,有中庸之名而无其实,人以为可欲,择以求之,是反中庸,不可得也,守之何为?仁者不择,唯仁道不违,一以贯之,故能择,择人之择,不择人之所择,成择之是,择成万物。仁道所之,即中庸之择也。

0405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礼记中庸)

学以致仁,人而仁,方可有所拣择,择者化也,所择德也。人而不仁,蔽于知见,私我欲使,其择在私,所择在外,无非趋利避害,虽得诸善,名无其实,未达也。善者仁也,仁即善也,善之至也,善之为善,善之所以善也。故曰:择在致仁,择以致仁。

0406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礼记中庸)

均天下,辞爵禄,蹈白刃,诸如此类,于人固难,皆人间可为之事。中庸必待自觉,学以致仁,故曰不可能,不可外求也。觉则至易,即是自己,不觉咫尺千里,难如登天。见常人执迷不悟,虽苦口婆心,爱莫能助,反为言蔽,孔子深叹之也。

0407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礼记中庸)

南北之强,或柔或刚,是人之强也,人以为强也,乃非强之强,强之异化,强之蔽也。强者仁也,仁即强也,亦强之为强,强之所以强也。是以仁者行于人间,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立而不靠,不为饱食安居,无意功名利禄,唯仁道不违,一以贯之,义以处宜,当下直行,入乡随俗而移风易俗,当仁不让而杀身成仁,成己之是,化成万物,终于德备,一体同仁,不负天性-天命,是仁者之强,自强也,强之至也。则刚柔相济,天下归仁,万物乃正,仁者有终,强哉矫!健也,仁之行也。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之谓也。

0408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礼记中庸)

素隐行怪,泛指人间游离世俗、行为怪异之人事。人而不仁,蔽于知见,求知欲盛,最爱谈论怪力乱神,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三人成虎,信以为真,故后世多有记闻,而故作神秘,装疯卖傻,欺世盗名,以为私利者,自不乏其人。仁者耻而不为,盖宇宙吾心,澄明无蔽,一体同仁,和光同尘,素隐行怪无以存也;而天性所在,天命所之,仁道不违,不易,不止,不废,一以贯之,仁者所以德备而有终也,何悔之有?故半途而废者,伪君子也,乃从外道,执相而求,不能致仁也。则圣人其犹病诸。

0409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礼记中庸)

道唯仁道,天性所在,天命所之,觉即是焉。且生而为人,焉能远人?仁即人也,人之至也,人之为人,人之所以人也。仁道即人道,人可由之;人道不必仁道,唯学以致仁。人而仁,人之成也;人而不仁,非人也,人之异化,人之蔽也。人间,即非人之世界。以人治人,致仁之方也。以仁治人,自正自治,道之以德,有耻且格。

0414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礼记中庸)

近非即也,鸿沟相隔,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好学,力行,知耻,皆致仁之方也;其本乃一,仁也。故必反求诸己,学以致仁,人而仁,知之至也,一无所知而无所不知,亦勇之至也,仁道不违,一以贯之。人而不仁,执相而求,虽好学以为知,力行以为仁,知耻以为勇,亦不过是常人日常修身功夫,亦步亦趋,或见其进,不见其止,不能自正自治而道之以德,则何以治人,何以治天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