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道 0051-0060

0051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老子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谓物所以生也;德蓄之,谓物所以长也;物形之,谓物所以显也;器成之,谓物所以用也。意思是万物乃道生德养,惟尊道贵德,方成器用。道与德既如此神奇,不有不恃不宰,尊贵之至而超乎一切人间爵位,人信知有之而莫名其妙,故谓之玄德。然而,这都是人的知见,所谓道与德,不过是逻辑的推设,知性-理性的想当然,无非假名以立而为万物原始,不然,即陷入无穷追索,殆矣。于是有所谓圣人者,为所谓道德代言,民信而从之,而以为自然。至于道德究竟如何,始终是不明的。但这不是道德,而是人以为的道德,具体表现为人间的一切知识、道理、规范、律法和制度,人间即由此构成,人犹原子个体,就生活在由这样的道德所构筑的世界中。也就是说,对于为知性-理性控制的人来说,不管名为道德,还是上帝,还是科学真理,还是天理,还是别的什么,天地万物必有其共同的绝对的外在的本原。这就是人类的信仰。倘若没有这种信仰,人类或将无法生存。但,这是根本的自蔽,自欺欺人而不自知,若能反求诸己,只要稍具慧根,即不难领悟,我信以为真而作为万物父母的外在的异己的所谓道德,既存乎此心,则只可以也只可能是我的思想即知性-理性的产物。庶几可以洞明:我即是道德自身;道唯仁道,天性所在,天命所之;德唯仁德,天性所成,天命所归。道即仁之自由,德乃仁之自成。也就是说,道-德,就是仁道造化,就是仁的自身实现。宇宙天地,众生万物,生生不已,各成其是,而一体同仁,岂非妙哉?则玄之何谓?

0052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老子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始于天下,始于有始。若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始,则天下安在?始之何为?故万物之始,始于学习,始于认识,始于分别,始于有名,始于知性-理性的发动,智慧的自身成长,一切异化为外在的异己的现象-表象-对象,而分别,命名,定义,辩证,以至于概念和命题,即所谓真理。则孰为天下母?己也。孰为天下?亦己也。母子一也,仁也。宇宙天地,众生万物,无非自己。是以仁者天下此心。陆子曰: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就是这个意思。若为知见所蔽,则所谓天下母子者皆为外物,与己无涉,孰知其心?猜度而已,自以为是,所以妄也。唯人而仁,则一切归仁。这才是所谓复守其母的了义。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此之谓也。不然,塞其兑,闭其门,岂非欲强使人停留于赤子?妄之甚也。救唯自救,唯学以致仁,反求诸己,极其兑而穷其事,而激发觉性,是所谓复归其明。什么叫光?就是生命-智慧自身,人以私用,仁者自明。不仁,人之殃也。

0053 使我挈(介然)有知也,行于大道,唯迤(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径(蠏)。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资财有余。是谓盗竽(夸)!非道也哉。(老子第五十三章)

何谓有知?唯自知也。必致仁乎!是以仁者自行其道而不违,一体同仁而无加诸他者;所畏者,唯属己之天性-天命,唯恐不觉也。大道唯是仁道,乃天性所在,天命所之,觉即在焉,则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可谓甚夷,犹子曰君子坦荡荡也。人而不仁,蔽于知见,道在外焉,或信以为有所谓大道者外我独存,亦无非由而从之,以为私利;倒是所谓好径者,多狂狷之士,或近仁矣。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之谓也。尤其是统治者若是不仁,以天下国家为私,必称王称霸,嗜杀好斗,骄奢淫逸,则民不聊生,盗贼蜂起,不亦宜乎。故曰:道唯仁道,人道非道。不仁,德之贼也。

0054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老子第五十四章)

善者,仁也。仁即至善,善之至也。是以仁者不建不拔,故能建,建人之建,不建人之所建,成建之是,建成万物;不抱不脱,故能抱,抱人之抱,不抱人之所抱,成抱之是,抱成一切;唯仁道不违,成己之是,化成一切,终于德备。是则何求于子孙以祭祀不绝?祭者在也,则仁道不易不废,生生不已,是谓不绝。德者,仁之实也,乃天性自成,天命所归,则家国天下,乃至于此心一切,无非德也。故所谓修身者,唯致仁之谓也。则所谓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乃至于以物观物,以宇宙观宇宙,诸如此类,一言以蔽之,无非自观,反求诸己以至于仁也。

0055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蚤)已。(老子第五十五章)

赤子,仁之初也,有待自身成长。初时,所谓德者,只是浑然之性,且因智慧开启而先异化为人,遂蔽于知见,私我欲使,执相以求,以得为德,贪得无厌,比以相争,是德之蔽也;唯穷极而反,犹浪子回头,悚然自觉,人而仁,仁而人,则复归自然,成己之是,化成一切,终于德备。仁道,即是自然之明觉,明觉之自然,故自觉自在,自由自为,自化自成。赤子只是含蕴一切,仁者则化成一切,是可谓德之厚。德,所以厚也。德,仁之实也。仁,德之至,亦厚之至也。赤子固含蕴自身一切,然若不能学以致仁,自蔽不觉,沉沦私欲,必半途而废,而终有一死,诚不如禽兽之自然也。人,仁之殇也。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非是要回到赤子,乃谓赤子之成,之诚也。

0056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老子第五十六章)

知者德也,言者道也。知与言,一也,仁也。统摄而谓之曰:道-德。故知唯自明,言唯自行。仁必有知,一无所知而无所不知,感而遂通,触物即明,当下直行,无非义也;知必有言,诚之为言,述而不作,道成一切。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之行,百物之生,即天之言,常人不得闻也。天之言,即仁之言也。故仁者无所不言,无时不言,言为仁道,唯成己之是,化成万物,所以德备;故其行于人间,无欲无求,则塞之何为?闭又何谓?入乡随俗,则和之何为?同又何谓?无加诸他者,则挫之何为?解又何谓?周而不比,一体同仁,则何以有亲疏、利害或贵贱之分?天下此心,自尊自贵,无不尊贵,则何以为天下之贵?故所谓弗知之知,乃非知之知,人之识也,知之蔽也,所知在外,名无其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谓弗言之言,乃非道之言,人之语也,言之蔽也,故必拘泥现象,固执名相,其言在人,所言在外,言不由衷,言无其实,故必玩弄文辞,卖弄博学,好辩为佞,人云亦云,无非取信于人,自欺欺人,以为名利,人间所以嚣嚣也。子曰:道听途说,德之弃也。亦道之弃也。

0057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

子曰:政者正也。正唯自正。自正则一切皆正,一切自正。不能自正而能正人者,未之有也。是以仁者自正自治而无加诸他者,唯仁道不违,一以贯之,犹太阳自行其轨,恒自放光发热。是则一切皆治,何止邦家?天下此心,何取之有?一体同仁,民即己也。而所谓以奇用兵,唯谓义以处宜,无可无不可,无必无不必,无为无不为,当仁而已。至于人间种种不是,根在自蔽,必待觉悟,他者爱莫能助。所以,学以致仁,人而仁而人,扬弃人欲私心,不负天性-天命,乃人生唯一大事,非无事也。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可谓善说事者。

0058 其政闷闷(潣潣),其民惇惇(屯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肆(泄),光而不耀。(老子第五十八章)

政唯自正,自治而已,是谓仁政或德政,故一体同仁而无加诸人,此即所谓其政闷闷,而民乃我造化,即是自己,故诚实无欺,唯改过自新,所以惇惇,孔子谓之道之以德,有耻且格。否则,人而不仁,所治在外,私我欲使而不能自正,必以政刑之繁苛(察察)而强使人由之,民必缺缺,德之亏也,而唯利是图,无所不用其极,孔子谓之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是谓人政,乃政之异化,仁政之蔽,非正之政,人间所以不安也。岂是无正?正在致仁。仁乃至正,正之至也。而正奇之正,乃现象之正,不正之正,正之奇也。奇者蔽也。孰知其极?觉即在焉。极者,一也,己也,仁也。故人之迷也,在于自蔽为私,不能致仁故。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此之谓也。中庸即是仁政,唯自正自治,成己之是,化成万物,而无加诸他者;故能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诚而已。盖方廉直光在己,割刺肆耀在人也。

0059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老子第五十九章)

何谓啬?穑也。耕耘不已而不求收获,是谓啬。早服为啬,致仁之谓也。人而仁,则成己之是,化成万物,一体同仁,终于德备,是所谓积德也。则无不克,所克者,私欲也。私欲既无,则自在自由,自为自成,而天下此心,无远弗界,澄明无蔽,生生不已,自生自灭,独我不亡,是可谓长久,仁道不废也。是亦可谓深根固柢。根者仁也,柢者德也。人而不仁,所知非道,所求乃物;虽求之,不可得也;虽得之,不可久也。

0060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人)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老子第六十章)

神者,仁也;鬼者,人也。仁者无外,一体同仁,自正自治,而天下此心,故不伤人,无加诸人也;不但不伤人,唯成人也,犹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不但成人,亦成一切,所以神也。何以故?成己之是也。成己之是,即是化成一切,盖众生万物,非在外焉,唯我自身造化,是之谓德,乃天性之自成,天命之所归,岂是常人所可以取而得之者耶?人而不仁,蔽于知见,私我欲使,一切异己而为异端(是即鬼也,犹镜中之我,泛指一切现象-表象-对象),神之蔽也,故必加诸他者,自伤也。人间,即鬼域也。必致仁乎!则独然自在,廓然无外,澄明无蔽,无远弗届,生生不已,千变万化,妙不可言。是谓归仁。则所谓大国之治,如烹小鲜,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