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01 仁语,是我阅读论语,确切说,是我阅读论语中子曰部分的读后感,而不是一般的注疏解诂。为什么取名为仁语?一是子曰集中在论语,我以为是最可靠的孔子亲述。且我自省,我要是孔子的学生,是决不会篡改的。其他古籍也有很多子曰或孔子曰,不过以我的直觉,总感到可疑,所以只取礼记若干条,略加补充。二是子曰的核心,即在于仁。只有领悟仁一字意味着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才能体会孔子此心,拈花一笑,才能明白后世推崇的孔圣人,不过是儒家用注疏解诂塑造出来的人间偶像,不但不是孔子自己,而且是对孔子的遮蔽和褫夺。

02 仁道,是我阅读老子道德经的读后感。不过,以我的经验,只有彻悟子曰,觉知属己的天性-天命,亲证仁的境界,人而仁,才可以阅读老子,而不为其所蔽。阅读其他儒释道典籍,皆然。且以我的直觉,老子成书大概在论语之后,因为与诸子百家一样,是自蔽不觉、拘泥现象的产物,是智者见智,是人道,而非仁道。老子所表达的,乃是道-德在自身实现过程中必得经历的异化环节。所以,仁道这一部分,不是解读,不是批判,毋宁说是对老子的扬弃,是仁者见仁。

03 仁风,是我阅读诗经的读后感。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曰:不学诗,无以言。等等,无非是说,经过孔子删正后的诗三百,已不是一般的诗歌集,更不是郑声之流,而是仁者之言,君子之情。只有学以致仁,才可以体会个中三昧。人而不仁,读也无益。

04 论语、老子道德经和诗三百,可以说是我的致仁三书。仁语、仁道和仁风,统名仁书。我的一生所学所言所行,或尽于此。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又曰:辞达而已矣。又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诚然。

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