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1 宋明儒常说:去得人欲,便识天理。这是个深不见底的坑,要人时时克私,如何克得尽,终其一生,只好怪自己尘垢太厚。何以故?不知所谓天理是何物也。此乃制人之术,三教皆然,无非使人亦步亦趋,拘禁在教门。何谓天理?一也,己也,仁也。故唯学以致仁,人而仁,当下澄明无蔽,私欲全无,所需克者,久积之习而已,虽不除尽,亦无妨也。问题不在人欲,既生而为人,岂无人欲?但因不仁,不得其正,故谓人欲,犹郑声也。苟得其正,则如雅音,仁之乐也。所以,这句话必须倒过来说:识得天理,其欲乃正。是所谓中节也。人而不仁,虽也可以相信圣人教条,亦步亦趋,努力去除人欲,倒头来只是功夫,五十步笑百步,私根尚在,或有小补,却有大害,害仁也。孔子说颜回,只见其进,不见其止。就是这个意思。
0052 中国先贤们的境界,有人总结得很好:01老子的境界:道法自然。02庄子的境界:物我两忘。03孔子的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04孟子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05教员的境界:为人民服务。06张载的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07惠能的境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08儒家的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09道家的境界:无为而无不为。10佛家的境界:明心见性。11鬼谷子的境界:纵横之道,谋己谋人谋众谋天下。12诸葛亮的境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13范仲淹的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4王阳明的境界:知行合一。那么,我的境界如何?答曰:独然自在,廓然无外,澄明无蔽,生生不已,一体同仁。
0053 叔本华说:道德,鼓吹易,证明难。我的说法是:道-德,唯自成其是。鼓吹道德的人,一定是无道德的,而试图证明道德真理的人,多半用心险恶。只有那种旨在使人觉悟而成就其自身道-德的道德,才可以是道德的。孔子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这个意思。天子,就是道-德实现的人--仁者。
0054 尼采触及到了生命异化的所有主要的方面,可是,正待百尺竿头,于进无可进处,再进一步,也就是化茧成蝶,顿悟之时,却疯了。这说明,仁者是稀有的,因为觉悟太难了,特别是身处异化的世界,即知性-理性主导的西方思想中。
0055 阳光所到,一样明亮。这是仁学,不是物理学。
0056 如果说科学是生命的异化,那么艺术就是生命的回归。换言之,艺术就是实现了的科学或科学的本真形式。孔子说:绘事后素。如果绘指科学,那么素喻艺术。二者不可分割,一体同仁。或者说,艺术与科学,就像活人与智能机器人,貌虽相似,却截然不同,后者不过是前者模仿自身的替代品。或者说,艺术的使命在于使机械的表象的逻辑的科学注入活生生的灵魂和精神,使之具有生命特征。或者说,艺术是天堂之梯,科学则是地狱之门。或者说,艺术是仁者的道-德显现,科学则是人间的生存方式。有人会问,人间不是也有艺术吗?那是人自以为是的艺术,即作为科学的对立面或补充,因而既不是艺术的,也不是科学的,其结果都是无生命的,物而已。
0057 我现在经常想起我的小姑妈。她很早就去世了。她是一个出家人。我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她曾指着我对我父亲说,这个孩子仁。在家乡的方言中,人与仁两字有着完全不同的读音,所以我记得很清楚。仁读起来更接近普通话的怂,现在看来,两者有着本质的同一性。要之,佛与仁两个字所意味的东西,即觉悟与天命,主宰着我的一生,注定我不能享受人间的幸福,只是我很晚但终于才明白罢了。
0058
0059
0060